您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各科教研组>>地理组>>教研>>活动安排>>阅览文章 >

活动安排

金秋教研共提升,凝心集智共成长 ——记江宁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推进会

2023/10/30 9:22:55    浏览量:1817

image.png


为探讨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一轮复习有效途径,提升教师对新高考的理解与把握能力,提高一轮复习的精准性,促进区内校际交流,切实提高三地理学科复习备考实效,江宁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推进会于2023年10月27号上午在江宁高级中学举行。  

活动第一项,江宁高级中学汪晓弈老师和临江高级中学纪瑶瑶老师就高三一轮复习课《河流地貌的发育》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 

   汪晓弈老师采用《遇见长江》纪录片片段进行导入,展现了长江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借助视频片段巧妙地引入了本节课的复习主题,接着继续以长江流域为例,搭建起“河谷发育的初期”、“河谷发育的中期和后期”的课堂脉络框架,在此框架下着重探究了河谷发育初期重要的外力作用之溯源侵蚀以及河流袭夺现象,探究了河谷发育中后期的河曲景观,梳理了凹凸岸及嵌入式河曲等相关知识点,最后辅以相关习题用于检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image.png


   纪瑶瑶老师在本节课则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式,通过呈现精美的地貌景观,让学生主动回忆内外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分别以长江流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段为例,对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不同特征进行了一一梳理和讲解。其中,对于河流侵蚀地貌,纪老师利用金沙江和古长江的案例,重点讲解了河流袭夺的知识点,对于河流堆积地貌,纪老师重点突出了冲积扇。在这一过程中,还穿插着区域地理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image.png


   活动第二项,江宁高级中学的车拓卉老师结合自己作为区高中2023届高三地理备课组长的经历,以“地理解题能力提升”、“确定个辅,专项突破”等为主题,并结合江宁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学实际,向区内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分享了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做法。


image.png


   活动第三项,全区高三老师就两节课进行了研讨。江宁高级中学的王维平老师认为:汪晓弈老师的课堂脉络清晰,对知识点的拓展和加深在一定程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进阶能力,稍显不足的地方是自己讲解的时间占比稍多一些;纪瑶瑶老师的课堂容量更大,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讲解,但限于课堂时间有限,对后半段河流堆积地貌知识点的讲解和呈现深度还有待加强。东山高级中学的许慧敏老师认为:汪晓弈老师在知识深度上进行了深入挖掘,贴合江宁高级中学学生的实际学情,特别是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自己出题并自己赋分回答,让学生从出题人的角度进行思考,亮点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应试能力。纪瑶瑶老师的课图片丰富,内容新颖,课堂完整性强,尤其突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巩固与考察,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有很大帮助。

   最后区教研员钱慧琳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她认为两位年轻教师均较好地完成本节课一轮复习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侧重点不一,整体优秀,各有特色,值得大家学习。钱老师认为汪晓弈老师的课整体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对于溯源侵蚀、河流袭夺和河曲等高考高频考点内容进行了深度挖掘,选取的背景区域和材料具有典型性,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命题的环节,使得本节课得到升华;纪瑶瑶老师课堂环节完整,内容充实,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在导入环节,充分结合复习课的特点,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进行引入,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有效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地图的使用十分充分,引导学生读图、看图,较好地在本节课的教学框架下对区域地理进行了多轮考察和复习;对于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有在课件上进行总结呈现,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同时,钱老师也针对两节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汪晓弈老师的课建议如下:在呈现背景资料后,教师应该有效且高效地引导学生读材料,读题干,帮助和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解题能力;作为一节复习课,可以考虑把课前导入环节设置为对于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回顾,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本节课涉及到的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不同位置,可以多结合地图展示具体区位,增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对于纪瑶瑶老师的课建议如下:对于部分知识点的前后因果关系的梳理存在口误或误解,在今后的课堂中应尽量避免;在最后的总结环节,让学生亲自上黑板帮助总结效果可能会更好。

                                                                                撰写:谢小军    校对:徐济琴   审阅:徐济琴

分享到:

 

版权所有:欧亚专线欧洲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片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134号